学术预告 | 数智时代背景下用户行为的多元图景——来自欧美高校中国青年学者的跨学科视角

数智时代背景下用户行为的多元图景

发布人:郑凯耿
主题
数智时代背景下用户行为的多元图景
活动时间
-

一、讲座名称

数智时代背景下用户行为的多元图景——来自欧美高校中国青年学者的跨学科视角

 

二、讲座日期

2025年9月17日(星期三)

 

三、讲座时间

下午2:30—5:40(北京时间)

上午8:30—11:40(欧洲夏令时)

晚上11:30(前一日)—2:40(北美太平洋时间)

 

四、讲座地点

线上(腾讯会议)644-207-104

 

五、

讲座主要内容

本次论坛聚焦数智时代的信息用户与信息行为,邀请五位活跃于欧美高校的中国青年学者,分享其在媒介心理、社会传播与人机交互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讲座议题涵盖数字心理健康、智能设备行为建模审美与社会边界亲密关系中的媒介作用及游戏体验评估呈现信息行为的多元图景与跨学科研究的新探索

 

六、讲座流程及内容

9月17日下午14:30-14:35 

院领导致欢迎辞

 

14:35-14:40

主持人介绍主讲嘉宾

报告主持人:余厚强 成人色情小说 副教授;王超 成人色情小说 博士生

 

14:40-17:40

(一)

题目:美貌视域下的象征性边界研究——基于Q-sort方法的审美体系分析

主讲人:周婉莹,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香港大学访问学者

报告内容概述:本报告介绍Q-sort方法如何通过视觉化排序呈现人们的主观审美偏好,并进一步推演潜在的偏好模式。该方法能够将审美研究中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标准转化为可视化形式,有助于揭示和分析人们的审美取向与其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与规律。

(二)

题目:日常生活情境下的认知、行为与情感——基于智能设备的多模态数据建模

主讲人:胡振超,美国斯坦福大学媒介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报告内容概述:随着智能设备在日常生活中日益不可或缺,科学研究对人类认知、行为与情感的观察也正从实验室切片转向真实日常的连续追踪。本研究以纵向采集的多模态数据为核心,介绍经验抽样、文本与视听记录、设备使用日志以及屏幕组学等方法,探讨它们在理解与预测人类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应用潜力,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商业决策与健康研究中的价值。

(三)

题目:亲密关系中的数字窥视——基于媒介可供性视角的人际电子监控量表修订及验证

主讲人:陈聿惠,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传播学系研究员

报告内容概述:在亲密关系中,出于不安全感或嫉妒而监视伴侣线上活动的行为十分普遍,并可能影响心理健康与关系满意度。随着社交媒体功能不断扩展,线上监视的形式愈加多样,但现有量表未能涵盖新功能,也缺乏对不同行为难度的区分。本研究据此开发了一份新量表,经过验证发现其信度与效度良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四)

题目:哔哩哔哩博主的心理健康探析——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分析

主讲人:王晓娴,德国莱比锡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报告内容概述:尽管网红的脆弱性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心理健康仍缺乏系统性研究。自2023年以来,大量哔哩哔哩博主停止更新,使这一议题愈发紧迫。本报告基于对58份博主解释“停更”的视频博文的定性内容分析,并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与创作者劳动视角,识别出三类焦虑成因:受众焦虑、行业焦虑与身份焦虑。这些因素共同削弱了博主的自主性与动机。研究进一步呼吁从社会学视角理解博主的心理困境,并揭示创作者劳动中所蕴含的结构性压力。

(五)

题目:游戏货币化对玩家体验和感知的纵向影响——围绕UX评估的混合方法分析

主讲人:陈治宇,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传播学系实习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研究助理

报告内容概述:本报告介绍游戏背景下的人机交互研究,特别关注目前游戏的货币化趋势对玩家体验与感知的影响。以战利品箱等相关研究为例,介绍目前该领域中的研究动向与常用研究方法,并探讨游戏设计与文化、商业、政策等领域动态的关系。

 

七、主讲人简介

(一)周婉莹,现为荷语鲁汶大学文化冲突与不平等研究中心(C3I)研究员、荷语鲁汶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香港大学访问学者、欧洲研究理事会(ERC)资助“美貌与不平等”项目研究团队成员,曾任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项目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同场域内通过外貌进行的自我转化与自我呈现、象征性边界的建构等,曾受邀于阿姆斯特丹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以客座讲者身份参与分享。

(二)胡振超,现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系媒介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纵向密集数据的收集和行为数据建模、人际沟通和自我认知等,具体聚焦通过收集和分析经验抽样数据、文字聊天记录历史、视音频沟通互动、智能设备使用日志以及屏幕组学来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认知与情感,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Health Communication》《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Self and Identit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三)陈聿惠,现为荷语鲁汶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传播学系媒体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员,硕士毕业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本科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使用、媒介效果、跨文化传播等,相关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四)王晓娴,博士,现为德国莱比锡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兼任欧洲传播研究协会(ECREA)媒介化研究分会副主席等学术职务,曾任荷语鲁汶大学媒体文化与政策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容创作者的脆弱性与主体性、数字劳动力市场中影响者的福祉、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浪漫互动等,相关成果发表于《Celebrity Studies》《Journal of Youth Studies》《Global Media and China》《Asian Anthropology》《Feminist Media Studi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五)陈治宇,现为荷语鲁汶大学Mintlab交互实验室实习研究员、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研究助理,硕士毕业于荷语鲁汶大学传播学系、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曾赴日本京都大学交换。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游戏UI/UX设计、在线社区和跨文化、作为参与者的技术创新等,相关成果发表于《Entertainment Computing》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八、主持人简介

余厚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教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等各类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担任SSCI一区HSSCOMM、PUBLICATIONS、FRMA等期刊编委,ASIST SIGMET主席、AP iNext、CSSI、SMP等国内外专业组织委员,iConference、ISKSS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内外多种核心期刊和国省级项目的评审专家。

王超,现为成人色情小说 与荷语鲁汶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兼任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IFLA)信息素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信息协调员、荷语鲁汶大学数字社会研究所(KU Leuven DigiSoc)成员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体与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人工智能素养等,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Library Quarterly》《图书馆杂志》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

 

欢迎参会